历史上北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仅是靠清政府的北洋军?
《辛丑条约》之后•▪,举国大耻,军事上的失败,使得朝野焦点又聚集在提高军事水平上。1907年浙江巡抚恽祖翼上奏折说:“中国防营,悍外辱不足,平内患有余。臣愚以为长此不改◆,恐内患亦不易平•▪。★★△”(《光绪朝东华录》)•●=。恽祖翼的奏折受到了清政府重视,七月,清政府发上谕,强调编练新军的重要性。袁世凯借机响应,以武卫军残部为基础=,从1902年到1904年在保定进行了“常备军”建设。
首先北洋军是作为旧军队的替代而产生的-•。经过战争的实践证明,旧军队不能担负近代战争下的责任。八旗自不必说,连太平军起家的湘淮军也不能抵御列强的进攻■●▼。淮军作为李鸿章呕心沥血的家底▪,自始至终受到了李鸿章的呵护▼•,淮军的装备是当时全国最好的。淮军虽然装备了近代化武器,但从军制上仍不离封建王朝一套兵为将所有的性质。所以甲午战争,淮军不堪重任。清政府作为一个政权■●★,必须需要一支武装力量,以维护其统治=■▼。所以清政府的上谕中有:“嗣后我君臣上下……于练兵筹饷两大实力研求……以求自强之效●”(《光绪朝东华录》)可见这是北洋集团形成的初始原因。
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义爆发,清朝大为震撼。摄政王载沣即调北洋军前去,可北洋军不听调遣,在信阳▪•、孝感一带徘徊不前。武昌前线接连失利,各省接连宣布独立,更使得清政府十分畏惧革命党。清政府遂诏令袁世凯回京▪,袁世凯却故作姿态,拒不执行,在多方劝说下,袁世凯最后提出六项条件:明年开国会●•★、组织责任内阁、宽容事变之人、解除、全权指挥军队、充足军费。看似袁世凯是民主人士…•,实际上只有最后两条才是袁世凯所需要的,前四项不过是遮人耳目,后两项才是和清政府讨价还价的本钱,袁世凯的目的是集军政财于一身,可清政府明知有诈却也只能同意。
北洋军右镇是最早编练的北洋常备军,即北洋军一镇,其后袁世凯又逐渐扩军,共编练出北洋军六镇。袁世凯在编练北洋军过程中,除了凭借直隶总督的政治地位,更是积极利用手里的枪杆子,成为清廷举足轻重的力量•△。1903年北京设立练兵处◆•=,当时的中央王爷们不敢无视袁世凯,袁世凯得以跻身会办大臣之位=,对实际权力进一步强化。1907年袁世凯好友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•=▪,袁世凯既调北洋第三镇随徐世昌入东三省,北洋军势力随之深入东北,由此北洋军发展出了奉系一派。
1902年6月21日,袁世凯借口“庶务殷繁,难并立一心专顾军务”,提议创立一个的机构专门管理练兵事项,这个机构就是“军政司”。军政司是袁世凯在保定设立的北洋军军政大本营,军政司下设兵备处、参谋处、教练处,处下设股(即科一级单位)▪…。袁世凯安排亲信垄断军政司要职,军政司长官由袁世凯担任,三处总办(三个处的长官)分别由刘永庆、段祺瑞★-★、冯国璋担任-▪,兵备处总办刘永庆后来又被王士珍所取代。此时的军政司主要人员都是袁世凯自小站练兵以来的旧属,他们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一种以共同利益关系为前提的凝聚体,所以北洋军阀集团核心基本形成。
南北议和是袁世凯势力彻底膨胀的转折点…▪。袁世凯出山革命党△■△,效果立显=△:“民军既失龟山▪△●,汉阳亦不能支,于是重镇复归朝廷”(《李纯全史》),但袁世凯见起义颇有风卷残云之势△……,遂对革命党边打边拉★=▪,对清政府的命令则拖沓、不予执行。最终袁世凯骗取了清政府赋予的更多权力•●,如,不让摄政王载沣参与政治、袁的亲信冯国璋掌控京畿军。大权在握的袁世凯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政治投机,1911年12月7日开始南北议和,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,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同共和,2月15日袁世凯从清朝总理大臣转变为民国总统•●★。从而-,“以全面掌握中央的政治、军事权力为标志的北洋军阀政治军事集团形成。=”(《北洋军阀史》)
列强的影响是近代中国各方面变革不可缺少的因素。列强的以华制华政策无疑也是北洋集团形成的原因。在物色的帝国主义代言人中,袁世凯无疑有自身优势。当时义和团运动,华北大杀洋人,只有作为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不仅未让治下爆发动乱,还积极保护洋人-★=。老佛爷对八国宣战,袁世凯的山东不仅未阻挡八国军队,袁世凯反而加入★■“东南互保”●=,坐看洋人攻占京师。所以袁世凯给列强留下了好印象,这也是列强选中袁世凯的原因-●。
北洋军因由北洋大臣袁世凯所统帅◆=,所以称■▼★“北洋常备军”。军队建制上,分左右两镇,两镇为一军。每镇有步兵2协,每协2标,每标3营,每营4队;每镇另有马、炮军各1标,每标3营,每营马4队、炮3队;每镇另有工程兵1营,辖4队;辎重营1营,辖4队。步、炮、工每队3排•…,每排3棚•▼。马••=、辎每队2排■▪,每排2棚。每棚有士兵14名。总之•,全镇的文书有748名,士兵10436名,夫役1328名,共计12512名(《清朝续文献通考》)。可见从兵制上完全学的是西方那一套,以此证明清政府革新的决心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△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北洋军原本作为清政府的武装力量而出现◆,但因为袁世凯个人作用的影响,而使北洋军逐渐被袁世凯私有化。私有化不仅体现在北洋军高级官职被袁世凯的亲信所掌握•■、垄断,更体现在他对北洋军的虚情假意。北洋军是清政府所训练▪★,饷银、武器、装备皆是国库钱财,但袁世凯作为清政府的代言人出现在军前,一方面他代表清政府,但更多的是代表他自己。清政府国库下发的饷银,袁世凯都亲手交给士兵▪●▼,从不拖欠,以至于军队每个营地都有袁世凯的长生牌位,士兵们只知有袁世凯=-=,不只有清政府•■。就这样利用国家的钱,袁世凯买了自己的人情。
北洋军阀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,它使得旧中国更加贫穷落后=▪•,以至于历史课本上常用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来形容。北洋军阀作为一大派系,其重要支柱就是北洋军队。能掌握北洋军队就能为非作歹?这绝对是错误的,证据就是袁世凯在摄政王载沣时期仍被夺官归乡,那么袁世凯又是如何重新攫取并主导中国的呢▼?
总之•,北洋集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,既有旧制度破灭,新制度未建立的过度性;又有袁世凯等人投机政治的私人因素。北洋政府在袁世凯在世时国家尚能勉强维持,但袁世凯不满足于个人野心,内政上执着称帝★,外交上列强又步步紧逼,袁世凯也只能委曲求全,最终“洪宪帝制”一场闹剧,袁世凯众叛亲离•,郁郁而终。
本文所用图片,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,谢谢=!
1908年10月光绪皇帝、慈禧相继去世。溥仪即位,由溥仪生父、光绪皇帝的亲兄弟载沣任摄政王。袁世凯因在戊戌变法中出卖过光绪皇帝,载沣对袁世凯十分痛恨。因为张之洞和奕劻担心杀袁世凯会造成军队哗变,最后载沣把袁世凯放回原籍。
1901年11月7日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,北洋大臣掌管华北军事、外交★…▪,驻地保定。此时正是八国联军侵华之后,八国军队击溃了当时清政府中央军(武卫军)五分之四的兵力。袁世凯就任北洋大臣▪-…,只是光杆司令,手下仅有自己从山东带了的武卫军残部,这些部队不仅要维护京师等京畿地区治安-=…,应对◆“乱民■◆”■,还要保护皇城,兵力可谓捉襟见肘。